传承人简介
钱小萍,女,1939年12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江苏丝绸工业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前身)首届丝绸工程专业。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丝绸专家、研究员,苏州丝绸博物馆创始人,宋锦织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宋锦定制
定制内容:宋锦文物复制
定制款:青地龙凤天华锦(复制件)
尺寸:门幅(55厘米)
工艺设计:钱小萍,沈之娴
图案修复:程志云
生产单位:钱小萍宋锦大师工作室
作品特点:根据民间传世品复制,经向采用6枚不规则缎纹,纬向3枚斜纹起花,五重纬,花回18*18厘米。使地纹细腻,花纹饱满。八角形内五爪金龙气势磅礴,仰天而啸,散发出浓重的皇家气息。
图案:团凤纹、金钱纹、方胜纹、卍字纹等围绕着龙纹主花,寓意龙凤呈祥。
(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的宋锦产品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可与钱小萍工作室具体沟通了解更多定制内容哦!)
华丽宋锦
《品字牡丹》宋锦宮扇
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锦。宋锦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产品分重锦和细锦(此两类又合称大锦)、及匣锦、小锦。重锦质地厚重,产品主要用于宫殿、堂室内的陈设。细锦是宋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厚薄适中,广泛用于服饰、装裱。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又将宋锦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康熙御笔心经·宋锦手卷》
宋皇后服《五彩袆衣》
《曲院风荷》
《西方极乐世界宋锦图轴》
钱小萍与宋锦的故事
自踏入学校起,钱小萍似乎就与丝线交织在一起了:1957年,钱小萍从浒墅关丝绸工业学校毕业,年仅19岁的钱小萍,也就成为了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丝织专业人才;1984年,钱小萍提出建造中国第一座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钱小萍回顾到,“那时的条件很艰难,开始时资金什么的只能自己出。后来很多厂知道我们也很困难,就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很多织机都是他们捐给我们的。”
20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后至80年代初期,钱小萍一直从事丝绸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的研究,设计了大量精美的丝绸。90年代初,面对濒临失传的宋锦纺织技艺,钱小萍决定挑起复活宋锦的担子。由于宋锦技法流传中断,画样很少,钱小萍只能自己对着花纹研究,常常为了一个花纹,研究上好几个月。宋锦织造不像刺绣,掌握基本技能之后就可以熟能生巧。
对于宋锦而言,即便是熟练的手工织造者,一天也只能织出几厘米的锦缎。即使如此艰难,她也并没有动摇研究下去的决心。从丝线经纬交叠的方式、图案的样式、织机装造等方面一步步进行分析研究,华美的宋锦终于在钱小萍的手中重现于这个世界。2014年的APEC会议,更是把宋锦推向了世界。
推动医学进步 大获成功
不局限于丝绸行业本身,钱小萍还勇于尝试把丝绸的特点运用在医学领域上。上世纪50年代末,纺织部和卫生部联合下达了研制人造血管的任务,上海胸科医院和苏州丝绸研究所接受了这一新课题的研究。1960年,中国第一代人造血管研制成功。后来钱小萍又独立负责了用涤纶取代尼龙,经过三年研究,1963年获得成功并投入了生产。1973年,上海胸科医生的医生专程到苏州找钱小萍,商讨共同研制新型人造血管,不仅是因为她有研制人造血管的经验,更是因为钱小萍对织物结构设计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技巧。这次医院方提出了制作内壁有绒毛、性能大为改善的新型血管的设想,钱小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接受了。在以后的时间里,钱小萍利用业余时间频频去汗衫厂和织袜厂进行调研,最终确定了用机织取代针织的构想。1979年,一种内壁有卷曲形绒毛的机织涤纶毛绒型人造血管终于试制成功,经过临床试验,效果很好,这就是中国第二代人造血管。这项技术于1983年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986年获得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镀金奖和第35届布鲁塞尔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传承与推广
2001年,钱小萍编写出版了70万字的《丝绸实用小百科》,2005年退休后,她建立了“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出版了80万字的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2014年,《中国织锦大全》出版,2017年,“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开馆,2019年,她亲自操办“织锦技艺•传承与创新•2019国际学术会议”......
如今年过80岁高龄的她,仍然活跃在丝绸研究和文化传播的的第一线,编写书籍文章的同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到高校为学生授课,为传承和推广中国宋锦文化贡献着她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