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路線就是從淡水捷運站,沿著英專路或學府路,穿過淡水小鎮,然後走克難坡上到淡江大學,然後再搭淡海輕軌線結束行程。但別以為這只是條學生上學的無名小卒路線,這其實是一條很有深度的路線,途經淡水重要的國定古蹟『
』(建於1822年,清道光2年,是淡水歷史最悠久的國定古蹟,淡水有許多古蹟,但僅有四個被選為國定古蹟,另外三個為:紅毛城、滬尾砲台、理學堂大書院)。而如果要體驗熱鬧的氛圍,英專路是淡水最熱鬧的街,相對老街的觀光客,英專路就是淡水人逛街、購物的地方,價格公道實在,越夜越美麗。至於淡江大學則是一所漂亮的學校,關於最美麗的淡水,淡江大學一直榜上有名,早年
的「黌岡遠眺」 ,或後來的新淡水八景「宮燈步道」,就都是在淡江大學中。我想淡水的旅遊路線很多,但這條「淡水的淡江路線」絕對會是一條值得觀光客一訪,也是適合全家出遊的親子路線。
|
鄞山寺,淡水歷史最悠久的古蹟,與紅毛城、滬尾砲台、裡學堂大書院並列為淡水最重要的國定古蹟。 |
|
英專路,淡水最熱鬧的市集,是平日淡水人購物、逛街的地方,晚上比白天熱鬧 |
|
沿著淡水小路前往淡江大學 |
二、淡江大學於淡水制高位置
淡水主要由丘陵地形構成,地理上有所謂的「淡水五虎崗」,就是5座小山丘。這5座山丘是200萬年前大屯火山爆發熔岩凝結後所形成,就像五根手指,沿著淡水河分佈,分別是第一、二、三、四、五崗。第一岡在滬尾砲台一帶,第二岡則是紅毛城一帶、、、,而淡江大學就坐落在第四岡的山上,過去這淡江山上有良好的視野,可俯瞰淡水小鎮、淡水河、遠處的觀音山、以及出海口,曾經的淡水八景「黌岡遠眺」,指的就是淡江大學上遠眺的景觀,不過隨著高樓大廈一棟棟的蓋起來,那一覽無遺的淡水景緻今日已被高樓阻擋。
|
淡水五虎崗,就是淡水一帶的五座小山丘,本圖及五虎崗介紹:淡水維基館 |
淡江大學,沿著山丘而建,校園範圍佔據了主要山頭,因此山上校外腹地相對有限,馬路小小條,呈現不規則狀包圍淡江校園。我讀書時,淡江是全台灣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當時學校宿舍有限,僅能提供給部分女性同學,因此多數同學僅能在學校周圍選擇租屋,這造就了幾乎可以說是當時台灣最純粹、也是規模最大的學生生活圈。從今日淡江圖書館、松濤宿舍後面的水源街一帶;從運動場到當年指南客運一帶的大田寮;還有商管大樓旁的大學城,除了商家外,幾乎所有的商業活動、還有住的人,都是針對學生。
|
淡江水源街一帶商圈,也是圍繞著淡江學生在運作 |
三、大學核心的價值-自由
僅管淡江大學周遭生活圈有些擁擠、有些混亂,僅管這裡也少不了許多大學附近都會有的「同居巷」、「墮落街」,儘管這裡還有淡江大學獨有的「風聲、雨聲、麻將聲」。但換個角度來看,這裡是許多學生第一次脫離學校、父母管理,開始人生首次自主管理的地方。便宜簡陋的租屋處較帝寶豪宅更有生命力、白飯吃到飽的便宜自助餐則更勝米其林餐廳。幾乎台灣所有大學附近都可感受到這種氛圍,看似混亂、頹廢、徬徨、迷網的環境中,卻又充滿著年輕生命,對權威的挑戰、對既有價值的批判、對未知旅程的好奇、對學問真理的探索、對未來的無限抱負。這裡呈現的是學生最多采多姿的一面。
|
這簡單幾句話,更是一種價值觀,知識與真理的追求,需要的就是懷疑、批判。而虎父、虎母、狼性,是把求知工具化,或許能讓個人取得成功,但那絕對不是大學精神,在不容挑戰的權威下,人類的進步,只會永遠有個無法突破的天花板,採訪:BBC中文網。 |
「沒有不容質疑的真理,只有不容挑戰的權威」,一群年輕的自由派教授,曾經如此引領我進入這種自由氛圍。如果大學生活有帶給我任何的影響,那我清楚有形的文憑還僅是次要,我在畢業很多年後的某一天,才赫然發現當年的大學生活,我曾經歷過一場知識論、方法論上的「啟蒙」。如果說大學價值在追求真理與學問,那就像哥白尼挑戰了地球中心,愛因斯坦動搖了牛頓物理,真理必須透過「否證」來累積。理論只能假設為真,證明為否,而「否證論」的本質就是反省、批判,如果「真理」不容被挑戰,那就會變成又老又醜的「權威」。如今我年紀稍長,常聽人說現在年輕人是如何又如何,但我們不也是從如此荒唐、犯錯中長大,幫年輕人保護這大學珍貴的「自由價值」,不就是當我們這一輩在稍有能力或有權力後,該做的一件事嗎?
四、淡江大學景點介紹
淡江大學,在我求學時代,我們同學間並沒有「校門」的概念,學校也沒有前後的區分,也沒有圍牆概念。我們就從四面八方湧入學校,前往自己所在的教室。同學間大致就是一個區塊、一個區塊來劃分學校。但其實淡江大學校園不大,若觀光客逛淡江大學,我建議大至只需要區分「宮燈教室」一帶的景觀區,與其他的現代教學區即可。
|
淡江校園圖,淡江景觀區(宮燈教室一帶)為主要觀光景點,其餘則為教學區,校外學生生活圈大致有水源街、大田寮、及大學城三個純學生區塊,淡江大學校內請參閱:淡江大學校內平面圖 |
(一) 宮燈教室一帶
1、宮燈教室
如果你跟我這次一樣,從山下沿著英專路走克難坡上淡江大學,最先抵達的就會是
宮燈教室這一帶。宮燈教室,是淡江大學創校所建的第一批教室,是紅色平房的古中國式建築,從1953年迄今快70年仍在使用。儘管這裡的教室古色古香,上課總有特別懷舊的氛圍。但其實當年我很少有課在這邊上,唯一印象就是到大四時,因為一門大一共同科被當,曾在這邊補修學分。但扣除被當這種不美麗的回憶,其實宮燈教室這一帶就是最美麗的淡江,包括過去的淡水八景「黌岡遠眺」,以及新淡水八景「宮燈步道」,就都是在宮燈教室一帶。而校方也刻意保留下宮燈教室,並配合庭園造景,將這一帶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教室。
|
宮燈教室,淡江大學最早的一批教室,從1953年迄今快70年歷史。 |
|
宮燈教室年紀雖大,但還是有在運作。 |
2、克難坡
淡江大學宮燈教室這一帶,有幾個景點。包括:克難坡、宮燈教室、宮燈步道、瀛苑。
克難坡,是當年建校時學生登校的必經之路,克難坡,由132階的石階組成,這132階有一說是與當時的畢業學分數相同,真相也不可考。不過到我讀書時候,多數人應該都已是騎車、坐公車上山的吧!而我這次來到淡江,也是我記憶中第一次從山下走克難坡到學校。儘管應該已經沒什麼人在走克難坡,但這快70年歷史的克難坡石階,還是在校方刻意為之下被保留住。
|
克難坡,從英專路上連接到淡江大學的132階石階梯。 |
|
稍微走一下,很快就到上面,這條淡江路線也可以順便健身,老少咸宜 |
3、瀛苑
淡江大學,在1950年由張驚聲、張建邦父子創辦,最早時候名為「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所以現在淡水還有英專路就是源自這個校名。而「
瀛苑」則是淡江校園內一間別墅建築,這個瀛字就是用張驚聲的太太居瀛玖(黨國元老居正之女)中間的瀛字取名。我對「瀛苑」的記憶到不是因為居瀛玖,而是很久前有學長姐告訴我,從瀛苑這一帶看出去的淡水,就是淡水八景的「黌岡遠眺」。不過這說法,我也沒有再去考證對與錯了。但就以我一個愛攝影人的角度,如果前方那些擋住視野的房子不在,我相信從這附近看出去的淡水鎮、淡水河、觀音山景致一定會很美麗。
|
瀛苑,躲在淡江很神祕的一角,儘管淡江不大,但以前我走到這附近,也常東南西北搞不清,這次來我走迷路了,沒找到瀛苑,所以只能從淡江圖庫中摘錄這個圖下來,本圖出處:淡江大學校園.素材庫 |
|
瀛苑這一帶看出去的淡水,就是早期淡水八景的「黌岡遠眺」,不過現在被一棟棟大樓擋住了 |
4、淡江英專基地、覺軒花園
淡江英專基地,在淡江大學的意義上,就是建校的第一塊基石,保留下來當然是相當有意義。但這基石當初是學長姐告訴我位置,否則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石塊,也沒有特別標示,誰會知道那是整個淡江大學第一塊基石。至於「覺軒花園」,則是我畢業後才興建的地方,一個中國式的庭園造景,設計上很融入宮燈教室這一帶的氛圍,走在這覺軒花園,感覺就像進到甄環傳的造景中。
|
淡江英專地基,這是淡江建校的第一塊基石,其實如果沒有人告知,大概我永遠也不會知道有這麼一塊基石 |
|
覺軒花園,是淡江晚期的新建設,一個中國宮殿式造景 |
5、宮燈步道、宮燈姊姊
如果說有人讀了四年淡江,然後不知道有瀛苑、淡江英專基地的存在,其實我會相信,因為我相信我同學中有大半的人可能也不知道。畢竟大家很少有機會到宮燈教室這一帶來上課。當年有老師對我說,走到這一帶都會迷路。大家就知道,對淡江學生而言,這就是一塊冷門的造景區。
|
宮燈教室區,其實美輪美奐的,但求學時代,應該沒有多少學生會真的走到這邊 |
|
宮燈步道,是新淡水八景之一,是一條很美麗的步道 |
儘管這區塊對淡江師生來說是較冷門的地方,但講到宮燈教室,還有宮燈步道,大概就無人不知。「宮燈步道」就是在兩排宮燈教室中間的一條步道,步道中有一排宮燈,所謂的宮燈教室、宮燈步道名稱就是如此而來。宮燈步道景緻又被稱為新淡水八景,對淡江學生來講,宮燈步道最有名的就是「宮燈姐姐」的故事,這是學長姐傳承下來的故事,宮燈姊姊為情在第三根宮燈下自殺,所以午夜會有穿白衣女子問人「現在幾點」,而如果說是負心漢經過這一帶,則可能會被這一帶的烏鴉攻擊,我個人是沒遭遇過鳥擊啦!但就像在軍隊中,每個大學也都有這樣類似的阿飄故事傳承,只是跟部隊不一樣,大學中的阿飄故事通常都比較淒美、浪漫。而如果你仔細觀察淡江的宮燈,這一排宮燈從上方數下來的第三根,裡面還真的是這一排宮燈中,唯一一盞內部有塗上紅色硃砂,這讓這故事感覺有那麼一點不一樣。
|
宮燈步道,有很淒美的宮燈姊姊故事 |
|
這第三根宮燈,就是宮燈姊姊故事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燈內也是紅漆,其他宮燈內部是白色未上漆 |
(二) 淡江大學教學區
某個角度,淡江淡水校區呈現相當兩極的狀況。宮燈教室一帶,古色古香、人煙稀少,但宮燈教室外的教學區,則多數看起來是現代化的建築。當然在我畢業多年後,有更多新建築被蓋起來,但校園仍呈現我當年熟悉的景象。
|
淡江校園內的一隅,對我這種畢業校友,走來又熟悉、又懷念 |
1、商管大樓、福園
商管大樓,是商學院、管理學院所在地,大概也是淡江大學學生最多的一棟大樓,而因為淡江並沒有法學院,或社會科學院,因此我當年就讀的公共行政學系也隸屬在商管學院下,大學四年中,多數課程就在這邊上。只可惜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學校的上課大樓跟教室,外人都不能進入,無緣舊地重遊。而商管學院前面,有一個造景的水池跟草地,就是所謂的「福園」,當年同學間生日的時候,壽星可是會被丟進這水池。
|
商管大樓,商學院、管理學院的所在地,我讀書時的公共行政學系也在此,是我大學那四年最常待的地方 |
|
福園,商管大樓前的一塊綠地造景跟水池 |
|
當年生日是會被丟這個水池,現在水池看起來乾淨多,還有魚,但看起來丟水池文化已經被中斷 |
2、驚聲大樓、蛋捲廣場
驚聲大樓,是以張建邦的爸爸,也是淡江的創辦人張驚聲為名。這裡是「國際研究學院」所在地,教室多數是以小型教室為主,主要是研究生的地方,也是我研究所時期主要的出沒地。商管學院、驚聲大樓是淡江大學最高的兩棟大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都有透明的景觀電梯,當搭乘電梯往上,視野一覽無遺,可以直望西邊的淡水出海口,有超讚的視野。我記得以前驚聲大樓樓上有一個餐廳,那餐廳也有很好的景觀視野。
|
驚聲大樓,是國際研究學院各所的所在地,也是我研究所時主要上課的地方 |
|
前方兩棟建築,一棟是驚聲大樓(左),一棟是淡江圖書館(右) |
蛋捲廣場,位於驚聲大樓前方,其實正式名稱是「書卷廣場」,校方當然是希望鼓勵學生接觸書卷,所以做了這個有意義的造景,而這片廣場就是很多學生社團活動時會利用到的的地方。但因為那個書卷造型的建築實在很像蛋捲,所以我們學生就都稱呼它叫蛋捲廣場,我求學時的90年代,網際網路剛興起,大家都用bbs在做資訊交換,當年ptt還沒統一天下之前,台大的「耶林廣場」、跟淡江的「蛋捲廣場」可是最重要的兩個bbs。
|
蛋捲廣場(書卷廣場),當年其他大學的朋友,都知道淡江有一個蛋捲廣場存在 |
3、淡江總圖書館
淡江圖書館,是我大學時代蓋好的,當年可是台灣大學中最大、最豪華的圖書館。圖書館冷氣強、又舒適,在網路資訊還沒有現在發達的年代,很多資訊確實必須透過圖書館的藏書,而圖書館一樓,則是一間連寒暑假都開放到晚上的閱讀室。當年大四寒假,研究所考試準備進入緊鑼密鼓階段,空蕩蕩的校園中,就這自習室最熱鬧,然在進入研究所時期後,當然利用這圖書館機會也比大學時大上許多。
|
淡江圖書館,我大四時興建完成,當時是台灣很有名的圖書館 |
|
圖書館的大門也是很氣派 |
4、其他
前面這幾個介紹的建築,是當年求學時印象比較深的地方。但淡江大學當然不只這些,不同科系的同學,可能也有不同的習慣出沒的地點。然後畢業多年來,也有許多我當年沒看過的建築被蓋起來。帶著小孩重返自己的母校,在美麗校園中尋找大學時的記憶,是很美妙的一件事。
|
淡江大學裡面的郵局 |
|
我畢業後蓋的體育館 |
|
淡江傳播館,傳播系所在地,我還記得當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這門課是在這裡上。 |
|
這個是新工學館,理工科系學生的地方 |
|
教育學院大樓,我畢業後蓋的,當年我讀書時,淡江也是造成今日流浪教師的推波助瀾幫手之一 |
|
松濤館,淡江的女生宿舍 |
五、水源街「小李川菜」、淡海輕軌「淡江大學站」
淡江大學旁的水源街,可謂是淡江大學附近最可怕的一條馬路。當年中午、或是下午四點上、下課時段,整條水源街就會塞滿人潮跟機車潮。我來的這天星期天,水源街上安靜好多。這一天回家時,就沿水源街繞進墮落街,過去許多店家早已不在,但也有一些熟悉的身影,然後就在繞的過程中,看到了這間我們以前同學間偶爾會聚餐的「小李川菜」。
|
2020年假日的墮落街,沒什麼人,感覺好像當年寒暑假的氛圍 |
|
水源街,當年中午,還有下午四點日夜間部學生一起出現時,這條路景象會嚇死人,被戲稱為血源街。 |
「小李川菜」,1988年創始老店,當然就我們出社會一段時間的人來講,這就是一家簡單的小店,但當年同學間,這間店卻可以說是算吃的不錯的聚餐。其實大學周遭生活圈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物價超便宜。當然我現在不會說這是多美味的餐廳,但菜色就在平均之上,重點是以我現在角度看,就是超便宜,白飯不用錢(這是當年會優先尋找的),免費的青菜豆腐湯(這也是學生必備的),一條豆瓣魚元、韭黃牛肉、空心菜炒牛、炒蛤蠣、然後加點一碗兒子要喝的玉米蛋花湯50元,總共440元這一頓。這種價位吃川菜,大概也就只能在校園附近找到。
|
小李川菜,便宜又好吃,只有大學附近才會出現這種店 |
|
小李川菜的內部 |
淡水輕軌捷運在去年通車,回程我們就沿著水源街走到登輝大道,輕軌「淡江大學站」就在這路口附近,我想這樣一條路線,可能對我多了一種感情成分,但我相信就算不是淡江的朋友也值得一走,既有運動到,也可以看到深度淡水,推薦給大家。
|
淡海輕軌,這是我當年也沒有的建設,2019年才通車的。 |
延伸閱讀: